那年我讀「挪威」時,二十出頭,匆匆地把書看完,就擱在一旁了。這個關於償還的理論,一早忘了。這次重閱,看回這章時,倒有點感慨。是吧,那是一個循環,今天取走的,必有天要還回去。就像戀愛一樣哦,今天有多幸福快樂,他日告終時,你就有多痛苦無奈,全是成正比的。
也有人跟我說過,有多少愛,就有多少的恨。驟耳聽來,好像頗有道理,但想深一層,也不盡然。好些與我相愛過的人,分開了,也沒有恨我。因為之前愛得不夠深嗎?不會吧。只是他們大量而已。
+++++

在「春光乍洩」裡的一段關係,或多或少反映著我們的戀愛生活,同性戀與異性戀都是一樣的。總有一人佔盡上風,像何寶榮(張國榮),就因為黎耀輝(梁朝偉)愛他,所以他能肆無忌憚地,把躺在病榻上的黎耀輝喚起來,為他煮午飯。而黎耀輝的愛,也是含蓄內歛的,他不曾親口說句「我愛你」(起碼,電影裡沒有),但所有的愛,全放在行動上,幫何寶榮出頭/為他清潔床舖/幫他抺身侍候他吃飯/辛勞工作賺錢回來,甚至何說要在寒冷的清晨出去走動走動,黎雖口裡大罵,但也跟在他後面。黎耀輝愛何寶榮,怎能教人置疑。
我們在戀愛的洪流裡,都做過「黎」或「何」的角色。付出或接收,只是比重的多寡而已。我只是,太喜歡何寶榮了。那種任性霸道、那種橫衝直撞、那種為了心中所想,而毫不講理的個性,像煞舊時的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