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音樂劇。話劇。歌劇。. Show all posts
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音樂劇。話劇。歌劇。. Show all posts

Wednesday, November 23, 2011

關.愛。

上週六去看了「同流」劇社的話劇,名叫「關.愛」。一直提不起勁寫下來,直至今天看到陳草小姐寫,才覺得我也該寫點什麼。

看後的感覺:覺得浪費了自己的時間。

劇本是改編自愛爾蘭的名編劇家Rona Munro(據聞是得獎作品),上網查了一會,得知了多點關於這劇的內容。原裝版本,是母親本該是個熱情放任大情大盛善妒又神經質的女人,因為一次無故的憤怒,殺死了丈夫,然後被判坐牢。在監獄裡渡過了十五年的光景後,女兒有天卻來了探訪她。多年不見,兩母女有點劫得重逢,曾經滄海難為水的感慨。

故事開首,兩母女闊別十五年,然後在監獄裡相認。故事就開始了。

一如所有的宣傳硬句,他們寫:《關.愛》是一個空間、一個平台,讓觀眾反思「甚麼是愛?」……再一次証明,這種宣傳字句,往往寫到天花龍鳯,但到頭來,什麼訊息都帶不了給觀眾。或者是真的想帶,但心頭太高,詞不達意。又或者,也得顧及觀眾的素質,像我這種理解能力欠佳的人,就真的看得一頭霧水。再者,演員的選角,當然也是大問題。………老實說,各演員盡了自己的義務去演好角色,不過天份這種東西,並不是你怎練習就有的。起碼,我看不到揮灑自如的演技,每個演員只是在做著那個角色,而非融入角色。於是,身為觀眾的我們,又怎能有所共鳴?

說浪費了時間,已屬厚道。本來,我想說,是垃圾一齣的。

Wednesday, November 16, 2011

寒武紀與威士忌。

黃詠詩好像從沒一次讓我失望過。這幾年看過她幾齣話劇,每套都是笑中有淚,雖然好些故事的主題不算鮮明,但她就是有能力讓你在某些時段來一個大大的共嗚。

「寒武紀與威士忌」這劇名與整齣話劇,是沒什麼聯繫的,不過話劇就是這樣,假如你起一個與劇有著密切關連的名字,例如宣揚母愛就叫「關愛」(這週五六日公映)、與山羊發生關係進而領悟人生真理的劇就叫「山羊」這種話劇,看起來那麼單刀直入,就沒有那種高深莫測的感覺了。從來,欲蓋彌彰的,都矜貴一點。

以下這段,我是抄他們的宣傳段落的:
**寒武紀是比侏羅紀更久遠,距今約5億7千萬年前地質年代;那時發生了一場生命大爆炸,今天主要的動物類群都在那時期出現;就如今天一樣,每天眾多資訊科技洶湧而出,轉變之快令人無所適從;時代巨輪以光速飛轉,追趕不及的人被遺棄了,只好抱著回憶、靈魂和自己的故事,嚐一口孤獨的威士忌。

這話劇的上半場讓人開懷大笑,尤其是那隻叫奶茶的人形貓的出現,簡直每個動作都是笑位。下半場,又連環發放催淚彈,喜與悲的交集,造就了這場精彩的演出。

劇中有句對白是:「可以放開,但不要放低/放棄」。假如你能做到這樣,人生一定比預期中快樂更多。20111112SAT葵青劇場

Wednesday, October 19, 2011

【中山.逸仙】大型歌劇。

@先申報立場,本人看的文娛節目,多以真金白銀付款,故此立場不偏不倚,最多,只是有時言辭間不太留情面而已。自己付款就有這種好,不好看,可以馬上割凳,嘿嘿。

@這場大型歌劇真的好勁,我看後都不知多想即時衝回家記下來。

@先說門票,有大概四成以上的座位,都被劃分為最貴的門價(週六價$880)。而我有幸以三折的價錢,買到$880的門票(即$264)。不要問我從什麼途經取得低價門票,這個社會,從來都是很黑暗(?)的。

@當晚(15/10/11)好些達官貴人蒞臨,坐我們前一行的,是董太(趙洪娉)與她的朋友們;坐我們再前一點的,是xx處的處長;坐我們斜對面的,是xx發展局的董事(總之是一大堆常在新聞裡看到的名人)。

@我這麼大個人,其實一次唱中文的歌劇也未看過。心裡自是有點期待,而且,是莫華倫喎!「自家烏冬」~~~~~一想起他宏偉的歌聲,馬上心生折服。

@歌劇一開始,是群唱,大堆演員堆在一起合唱起來。就在那一秒開始,我知道,瀨嘢了!究竟他們在唱什麼呀?!

@你是無法跟蹤到字幕的(以國語演出,全場只唱而一句對白都沒有),因為那種節奏,你完全猜不到,捉不到路。嚴格來說,是沒有節奏可言的,一句要唱出來的對白,像「所有廣州的達官貴人今天聚在這裡碰杯」,他們可以"所有所有所有"地重複幾次,才唱下去,但你不會知道,在哪個位置上,他們會重複囉。

@故此,不看字幕的話,你完全一頭霧水。都算了,最慘是,所有唱出來的字句,是沒有音節的,很平板,像唸喃嚒經。

@(好可憐,一個聽古典樂的人,完全無法融入現代歌劇的領土……故此,不到五分鐘,我已睡著了。而且,睡得很死)

@在睡夢的過程中,旁邊的D不時拍拍我的頭,又摸摸我的臉,他每一次有這種小舉動,我就會微微一醒,當時就想,好溫馨呀他在這種時候還那麼痴纏(?)。

@OK,後來才知道,原來是我發開口夢!!!他怕影響到其它觀眾,不得不拍打沉睡的我!天啊~~~~~自家烏冬~~~~~~~~(癲左)

@睡了好久,忽然醒來。看到他們還在唱喎,也只好集中精神去欣賞。畢竟台上一分鐘,台下十年功,我們是應該尊重任何一個藝術工作者的(睡飽了就說這種話,真的不是人啊!)。

@不過我也醒得及時,因為離上半場休息,大約只剩下五分鐘。換言之,我全場只看了十分鐘而已。

@好看嗎?………還用問?!我只能說,自己不太適合看現代歌劇吧。不過服飾設計,看得出相當大手筆,也很瑰麗豪華。是「源blanc de chine」贊助的。

@下半場,沒看,去了麥噹噹吃雪糕。完。

Wednesday, August 31, 2011

尼古拉伯爵吸血驚情。真的讓人好震驚!


門票遠在好幾個月前已訂,一心期待著這套話劇。我是個不折不扣的吸血殭屍迷,沒理由錯過這劇的。

雖然期望太大,失望更大,不過這套東西,也太讓人咋舌了吧?(其實完全想不到用什麼字眼去形容才好)

由於劇本是改編的,某程度上受到好些掣肘,故此那些台詞聽來都有點生硬,譬如說,「啊我的上帝啊!」、「看在慈悲的上帝份上……」、「上帝!怎麼會這樣的?!」。留意,他們是讀出來的喎,如果這是套地道的話劇,這些台詞就等同「啊黐線架你?!」、「俾幾分薄面好喎」、「頂!點解會咁架?!」。總而言之,聽來極不順耳。不過這都算了,最難頂的,我深信是造型及衣著。

好些看過這劇的觀眾,都對其服裝及造型怨聲載道。好端端一個中英劇團,怎看,都屬於大劇團啊!怎算,都是有Budget的吧。何解吸血殭屍那一身造型,感覺比乞衣更不堪呢?

褐金色的髮型好奇怪,像堆旱草,驟眼望去,與旺角染了髮的小混混有什麼分別?其實,沒有分別。

那套西服+斗蓬,一看已讓人眼火爆!玩具反斗城買來的嗎?抑或在花園街的小店,以HK$79.90買來的?究竟他們有沒有尊重過這個劇目的?幸好真正的尼古拉伯爵在克羅地亞那麼遠,否則看到這樣醜化他,一定前來報仇。

友說,有一場看到尼古拉伯爵脫去外套,單穿一件白恤衫的造型,以為是侍應生。

而伴著吸血殭屍的幾個女喪屍,那套衣服更是嚇人。真的情不自禁地說了句粗言,乜x嘢衫唻架?!

服裝差劣,化妝也好不得去那裡。不要以為搽瘀塊面,再加一雙Smokey eyes就是吸血殭屍好不好?我覺得劇團的形象/化妝顧問,他們的思想還停留在廿年前,即是嘩鬼樂園的年代。

都算了,但最最最難頂的,是有幾場戲,真的垃圾到不能。其中一場,是兩個被吸血殭屍迷惑了的現場女觀眾(當然是內定的),在舞台上又擁又抱還接起吻來,那個濕吻持續了很長的時間,期間她們互撫相摸,極盡意淫之能事(起碼我覺得編戲想藉著這場來製造一點效果,至於是什麼效果,就得視乎每人的觀點與角度了)。

我跟旁邊的D說,這根本是多餘的。如果我想看意淫的表演,幹嘛選這個?又沒美感,也不知想表達什麼。如果編劇一心追隨原著,想藉此展現尼古拉的威力(可迷惑世人),那更是無謂,須知道這是話劇囉大佬!又沒有特技又沒有視覺效果,單憑兩個女人熱吻就想打發我們?!低能。

當晚陳文剛不停吃螺絲呀吓!(但也祝福他與魏綺珊的新婚。魏小姐再婚,讓她更明白相處之道,不過最重要的,是她認為與陳文剛的價值觀相符,興趣也相近。替她高興。)

Wednesday, July 27, 2011

紅娘的異想世界之在西廂。

@這種話劇的名字,一看已知很出事。那麼長,就知道林先生(又)想將十萬九千樣東西,硬塞進那個話劇裡。當然他是辦到的,但觀眾能不能吸收,又是另外一件事。起碼,我不能,除了想嘔,還想講粗口。

@紅娘的異想世界之在西廂,分別在主題裡叉出枝節,說喜歡上網的大齡女找不到歸宿,原因何在;說現在千奇百怪的網絡世界(這場最胡鬧,讓本來好無聊的我,都覺得這劇無聊),人人都能當主角,人人都可以存在或不存在;說一群人在西廂發生的種種(譬意每個人的潛意識都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)。

@我沒看場刊,不知道場刊裡的解說怎去演演繹這套戲,但從我第一身的觀看過後,有了上述的那一段。我只是最怕人云亦云的人們。

@每次看林奕華,其實都預計到是什麼。他有太多東西想表達,但匆匆幾小時,難道真能將那些偉論全呈現出來嗎?沒有可能吧。去年十月去看什麼命運建築師之遠大前程(頂又是這種劇名),散場時,我與同行者已感到好頭痛,當時我倆還說,以後都不會再上當,看他的劇了。

@之不過,這次是劉若英啊!我深信,有七成觀眾都是為了看劉若英吧?!(起碼我們六個人中,有大半數是去看劉小姐的)

@坐在第三行的側邊。哇好命苦,雖然我都略懂國語(我是北妹),但有時候他們大叫大嚷時,我還需看點字幕才明白的。你們知道第三行離字幕的屏幕有多近嗎?其實就在我們頭頂。可想而知那有多痛苦,我需要長期保持著直立的脖子來觀看字幕(但有時字幕又不是real time),而且看得字幕來,又來不及看台上的表演,簡直是折磨啊!

@劉若英好漂亮,兼且咬字清晰。王慶耀這次表演,說話沒以前般急促,故此我的耳朵也沒那麼受罪。

@劇中有句對白是這樣的:「幸福的秘訣,是自由;自由的秘訣,是勇敢」。聽後我熱淚盈眶。  

@今年十月,林奕華會夥拍Ho C C組劇「賈寶玉」,何小姐的Fans可密切注意。

@又,十一月黃詠詩有新劇上演,「寒武紀與威士忌」,現已開始訂票。

Friday, July 15, 2011

辛辣人妻。

看的是尾場。這類小品,我是甚少捧場的,這次去看,主要因為我旁邊那位(少男),是唐寧的Fans。不過口賤的他,在中場休息時段,說的第一句話,竟是:「唐寧好肥呀!產後仲未修好身,佢以前好索架嘛!」………我猜,唐小姐曾經是好些男人的夢幻女神(唐寧與周秀娜,完全是兩種類型來的,喜歡前者的,較含蓄有知性;喜歡後者的,大概都血氣方剛。我沒有一個男性朋友,是年過三十還很喜歡周秀娜的)(well,抑或是他們不願承認呢?!)。

這劇給我的啟示:我老了,對這種題材已失去興趣(及耐性)。小夫婦結婚七天已在上演離婚的鬧劇,真是我佛慈悲。幸好王浩信演得不錯,事前我甚至不知道誰是王浩信,後來見他在台上的英姿,就知道他是吃這台飯的。

(現在等著看下週的劉若英x林奕華,當然也會帶備cutter同去)

Tuesday, July 12, 2011

話劇:山羊。

如果說,每個人心裡,都有個暗處,那麼你的那個,又藏了什麼?

假若硬要將「山羊」這個戲說成是每個人,都有其陰暗面,我更願意將它演譯為,每個人,都會遇上中年危機。在那個交界處,你的迷惘,會否讓你的本性外露?又或者銳意衝破心裡的障礙,成就另一個自己?(我在寫什麼?我也不知道.........)

在無限量的大堆頭對白裡,我們看到他與她的心理變化,不過我在這裡寫上長篇大論,是一點意思都沒有的。

唯一想寫的,是若果你的伴侶,在你毫無心理準備下,忽然與家畜戀上了,你會有何反應?覺得他違反常規?認為他變態(與畜生性交,不戴套!)?劇中女主角跟她的丈夫說,如果你戀上一個女的,或我們感情轉淡,那或者都可以修補,但現在你愛上一頭動物,叫我如何自處?.........我當時就想,呀如果我的伴侶愛上一頭羊(或豬或猴子或什麼家畜.......總好過海獅吧?在水裡交配,他應該會力有不繼,然後喪命的)。

單單在人獸交這點上,男主角說成他與山羊發生了愛情,但他又不是山羊,怎會知道山羊的想法?況且,與山羊發生性行為,山羊即使不願意,也不會叫救命或報警,我覺得與家畜發生情感這個說法,是有點一廂情願的。

結論也許是:人到中年,想法都會渙散凌亂。

Monday, May 16, 2011

找個人和我上火星。


看了最後一場的「找個人和我上火星」。要不是因為莊梅岩,我想不會老遠走去牛池灣的文娛中心。多年沒去,甚至忘了上一次是何時去/與誰人同去(怪不得我現在要留場刊,更會在場刊上寫明與誰同去),現在的牛池灣文娛中心變得新淨寬敞了很多。記憶中,那裡殘殘舊舊的……。

+++++

劇目內容:患了癌症且愛看星的Jimmy,一直冀望可遠離塵囂,幻想去火星旅行。他長年流連在外,有天在公園的長櫈上,認識了坐輪椅又樂天的Dorothy,從而發生了一段小故事。劇本主要想表達的訊息,該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相處吧。

不知道這裡的讀者群,有誰去看了這個劇。也許看過的人,才會明白我在說什麼。當Jimmy在漆黑的公園裡,以長望遠鏡,去尋覓住在附近樓宇上的Dorothy時,我就開始淚眼矇矓起來。後來他千辛萬苦地,終於在望遠鏡中,看到坐在露台的Dorothy時,就說,呀我望到你了,你可以在電話裡,唱首歌給我聽嗎?你的動作要大一點,以示你正在跳舞的樣子,可以嗎?……那一場,讓我好感動。因為你能在那短短的劇目裡,千迴百轉地,想到很多很多。人與人的交往與交心啦,尋尋覓覓啦,一條線繫著的兩個人,既脆弱又堅韌啦,相見與惘然啦,如何與難過共存啦……

接著的下一場,更是催人熱淚。Jimmy本身是個難於與人相處的人,因為Dorothy的熱情溶化了他的冷漠,後來他倆在公園裡對話,Jimmy問,我真的那麼差嗎?Dorothy答他,不是呀,你有很多優點呀。接著,Dorothy將她眼裡看到的Jimmy以言語道出來。是別人看不到的Jimmy。我感動得不停拭淚,心裡在想,如果可以遇上一個人,他有能耐看到你的本性,並懂得欣賞你,那真是不容易啊!

好看的一台話劇,假若可以重演,誠意推介。

+++++

後來散場,D問我是不是哭了,我直接答他,是呀因為我將自己代入了角色嘛,就因為你也是難於相處的人,而我的熱情將你感化了,所以我份外的投入,覺得守得雲開見月明呀………他聽後,憤怒得作狀想打我。

Saturday, April 16, 2011

Sing Mozart Sing。

上週六去看Sing Mozart Sing」(唱好莫扎特)未去之前,D給我惡補,讓我看了幾段是晚將會唱的歌有時候我也會這樣,先聽/看一次即將預演的節目,然後在現場看時,就會更加投入

好聽。可於"Cosi fan tutte"(女人心)的影碟內看/聽到,莫扎特的歌劇來的。有古裝版本與時裝版本(幾十個版本,名劇來的,好多歌劇家唱過)

Cosi fan tutte: Una donna a quindici anni

Friday, April 08, 2011

重回凡間的凡人。

三月中看的節目,一直想記下來,磨蹭到今時今日才去寫……。

未看節目前,也沒細閱場刊,故此連故事大網也未摸清。看畢節目,也其實並不知道此劇想表達什麼,我指深層的意義,究竟,它想帶出什麼訊息給觀眾。先投案,我是那種有碗說碗的觀眾,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、離場時可以帶走什麼(不是指具體的實物,而是從那個劇目,可以得到什麼訊息,繼而讓自己反思)。也許好些人習慣了人云亦云,別人說好看,於是就覺得好看;因為明星效應,又覺得好看;別人說有創意,他們也覺得有創意………不過市場總需要這種人的,否則那些劇團就支持不下去了。

關於此劇:順敘的故事,有點鬆散,假如沒有場刊的文字輔助,我其實看不到它想表達的原意。故事大概是說張錦程(亞寬)因為父親的離世,於是與身邊各人的關係漸漸起了微妙的變化,與媽媽的溝通,與女友(蘇玉華)的拉据,以及與朋友間的斡旋等等。

坐在昏暗的場館裡(文化中心4/F的劇場),看著看著,還是落下兩行淚。並不是故事感人雋永,而是你在故事的細節裡,聯想到身邊的一些事某些人,繼而從中感同身受,然後,你自顧自地投進自己的往昔影像與未來幻想,然後,鼻子一酸,就滑下淚來。

我想,一涉及到生死,就會催人熱淚。

整套劇,沒什麼驚喜,也沒什麼失望,就那麼多。

Tuesday, March 08, 2011

39屆香港藝術節。「水滸108-忠義堂」。

雖然今屆藝術節還有三週才完,但可以肯定地說,這個「水滸108」出奇地精彩,即使尚有幾場未看的節目,但已覺什麼都值回票價了。

@果然是文人寫的稿。單看場刊,先被一場文字浴拭亮眼睛。無論是吳興國或張大春寫的序,都如斯吸引。「生命的榮辱與成敗,如菊花綻放與凋零,這群不知死活的盜賊乘着酒興,踏在黃花塚上各自揮灑英雄的夢。助陣的不只是鑼鼓文武場,還有周華健的電子搖滾,獻上狂野的吶喊!」──吳興國。短短幾句,已交待了整幕的劇情。

@幾乎每看完一場文娛節目,我都會拿那本場刊回家。鮮有看到寫得那麼好的前題與內文,故此未看節目,已暗暗在心裡加了分。天知道,有些場刊寫得多爛,與每年的電影節宣傳刊物可以互相比拼一番。(咳咳,是的,電影節的宣傳刊物,是我時至今日為止,都覺得極爛的一本東西,內裡的電影與內文,根本就是牛頭搭上馬嘴,每次看完都要大爆粗口)

@集齊三個台灣當紅創作人(文字:張大春/藝術家:吳興國/音樂:周華健)共同創作的劇本與音樂,加上台灣當代傳奇劇場的演員,以及上海戲劇學院附屬戲曲學校的成員,一起演繹出這個中式的音樂劇(?)。可想而知,陣容多麼強勁。

@周華健的音樂,搖滾+鄉情,式式俱備。上半場尾段,各演員穿著古服,配以搖滾樂,大跳現在勁舞!彈電子結他的小王子(誰來的?但在台灣是個好出名的音樂人)漫不經事地上了台,穿一身黑,Rock友打扮,以其冷冷的面孔,酷酷地彈著電結他,留意:後面則是梁山好漢在大跳勁舞喎!哇好興奮,我說不出地開心!覺得好捧,這簡直是劃世紀巨獻啊!如果這套東西再做,我會游說我身邊的好友去看啊。

@由於坐在第一行的中間位置(我未試過在演藝坐第一行的),與舞台極之接近,基本上站起來,是可以捉到演員的腳了,故此很有代入感(?)。而每每有演員在我們跟前表演揮刀舞劍時,那種壓迫感就直衝過來,真的真的以為那刀那槍會直插過來,很有種4D的效果,害得我不停地左右閃避(後來被同行的人罵我「蠢到死」)。

@真心話,既破格又不失傳統。因為京腔與造手,全都是正宗的,但揉合了現代式的搖滾音樂後,又變成另一樣東西。要在短短兩小時裡,敍述百多回的故事,確是難事,但音樂劇用了點拍攝手法,將敘事與抒情同步進行,時空在不同穿梭,以當下的感懷,回望昔日的經歷,來交待各路好漢如何逐一被迫上梁山的經過。我寫得抽像嗎?就是連寫都那麼抽象,但他們卻能將足本呈現出來,所以我才覺得勁啊!

@服裝只能說是ok,可能要創作/製造那麼多套衣服,有點耗人。不過主角宋江(吳興國)的幾套舞衣,卻極盡奢華之能事。金線水緞玲瓏一身,孔雀藍碧玉翠加上斗大的繡花,讓人目不暇給。

@當然,我也曾擔心,究竟這會是場怎樣的節目呢?進場前,有個洋人剛好經過,D San聽到他說,對這套劇一點概念也沒有。我當時有點心虛,心裡想,若果不好看的話,我就完蛋了。上週的中樂,不是累我差點被人肢解嗎?!.........

@完場時,我不停跟同行的人說,哇未試過那麼開心啊,真的值回票價啊,我又問他,你覺得好看嗎?他說,ok啦(對於高要求的他而言,ok即是已很不錯)(他常常都說我好ok架!嘿嘿)。後來又談到京劇,原來這位先生,對京劇的造手,都略有研究,怎個時候,做些什麼手勢等等。可以與他共賞那些文娛節目,是我這年來,覺得最感快樂的事之一。

Thursday, March 03, 2011

39屆香港藝術節。「The ThreePenny Opera」。


常常說,要嘗試過,你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,那是真的。就像現代式的歌劇,去看過聽過,才會知道「呀原來這個不適合我喎」。

向來只看過古代(古典)的東西,還是第一次接觸近代的歌劇。這套「三毛錢歌劇」,由「柏林劇團」主演。在1928年的德國,這歌劇率先首演,然後不知怎的,就成了不朽(?)的傳奇,直至現在為止,也還在世界各地巡迴表演著。

歌劇內容包括了腐敗的政治、貧苦的民生、背叛的愛情,等等。但我肯定,你若能真的感受出以上種種,你簡直是個世上超然的領悟者。若感受不到以上那些情懷,不用擔心,那是自然的。明晒!

歌劇的調子,不易聽。不像古典樂般,你可從中感受到快樂與憂愁。是不是現代式的音樂,樂與哀樂都不太顯著,像現代人一樣呢?男女多數獨唱,沒什麼高中低音的混和唱,而且說話多過歌唱………這些都不要緊,反正是見識見識,不過最悽慘的,大家知道是什麼嗎?!就是我們坐在第四行,而這是一套以德文唱出來的歌劇啊!那麼即是說,要看兩旁的字幕,你才會明白他們在唱什麼。坐在前排的第四行,而又要兼顧字幕,你聯想到有多想死嗎?!簡直是看到字幕,又會錯失了舞台,想專注看舞台上主角的舉動,那麼好吧,就索性別理會歌劇的內容吧!

兩。難。局。面。

晚上八點開場,十一點十五分才散場,友與我都感到很累,當然啦,脖子的運動量驚人啊!

Sunday, February 20, 2011

39屆香港藝術節。「爸爸的選擇」。

藝術節昨天開鑼,開幕節目是芭蕾舞。D San在不情不願的情況下,陪我去看「伯明翰皇家芭蕾舞團」的「爸爸的選擇」。臨進場前,他遇到朋友,寒喧幾句後,回來跟我說,「唉佢真係慘,睇佢都係俾佢老婆迫佢唻!」我馬上回問他,那麼你呢?他小小聲答:「少少……少少……」。………頂你呀!

很久沒看過那麼精彩的芭蕾舞。我是個直接的人,好看的會拍爛手掌,不好看的,會不停打呵欠,甚至睡去。遇到沉悶不吸引的節目,我的心裡就會十分渴望快點完場(卻甚少會半途離場,覺得那很不尊重表演者)。今晚看的芭蕾舞,既流暢又悅目,我與D San都覺得精彩非常。

原來這套芭蕾舞劇,是相當出名的。在1989年已專為伯明翰皇家芭蕾舞團(那時還叫Sadler’s Wells Royal Ballet)寫成。劇中有多場都讓人難忘,我覺得最教人津津樂道的,是Will Mossop(那個鞋匠)獨自製完了鞋後,逐隻穿上,然後試著跳舞的那段。教人看得很快樂,像看到年青人對茫茫的未來,還是充滿雄心壯志,有好些憧憬的樣子。

無論衣飾以至佈景,都一絲不苛,每位舞蹈員的舞姿,都悅目非常。四人舞及群舞方面,也很齊整,在舞台上,呈現出統一的感覺(不知怎的,看本地的芭蕾舞,就是沒有那種感覺)(我有病嗎?拿本地的與伯明翰的來比?!)。

好愉快的晚上。也謝謝你的相陪。別忘了,以後的文娛節目,你都要陪我看哦(無論你喜歡與否!)。

Wednesday, January 26, 2011

香港藝術節即將開鑼。

踏入二、三月,就是「香港藝術節」了。

今年買了六場的票,有芭蕾舞,有Tango,有話劇、中樂,當然還有最期待的「水滸108」。為了做個節儉的人,我決定藝術節後,以後文娛節目的票,都買最便宜的算了。(但我弱視又撞聾,買那麼後的座位,會看不清聽不到喎………)

未踏入藝術節前,先去看一場「香港芭蕾舞團」的Firecracker及聽一場「香港管弦樂團」與的Simon Trpceski合奏的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(拉赫曼尼諾夫)。

不知道,會否在文化中心/大會堂/APA等地方,遇到我那些充滿知性的網友仔………。

Friday, December 17, 2010

久石讓音樂會2010。

曾在友人的家裡,看過「久石讓in武道館」的blu-ray,假如你也看過的話,一定會迷上整張影碟,色清音準,畫面無懈可擊,聽著那些優美的旋律,你會不自覺地讚嘆著,「他簡直是天才啊!」。


今年六月時,知道他會來港獻技(8-9/12/2010),馬上預訂了門票。請留心,是早於半年前已訂好了票哦!所以請那些買不到票的人們,不要再發出哀怨的叫聲了。以我所知,公開售票的日期定為十月一日,但當天可以售出的票,已剩下極少數量,大師製造的旋風現像,是在十月一日開售起短短兩小時裡,所有公開發售的門票全都售罄。

阿彌陀佛,幸好一早訂了票。

+++++

一如大多的音樂會,該晚的表演分上、下兩場。可能有點先入為主,看過他與日本管弦樂團的演出後,馬上覺得「香港管弦樂團」奏得沒那麼好。上半場的曲目,藝術感(?)較強,總之是港人不熟悉的調子,甚至有點超現實的感覺,我沒什麼反應地聽著,一心等著下半場。

下半場,是我們熟悉的樂章,好些也是宮崎駿的電影配樂。不知何故,每次聽「天空之城」,都有種想哭的衝動。久石讓先生除了指揮外,也騰出手來,彈奏了幾曲。喜歡他下半場穿的衣服,全黑的西服,內裡是件黑tee,西裝襟上,有似鮮非紅的袋巾,醒目又有型。頭髮理得很短,是他的招牌髮型,泛白的髮鬢下,是張充滿慧黠的臉容。

愉快的晚上,有悅耳的音樂,有清淡的烏冬,也有良伴相陪。

+++++

回家的路上,我問良伴,有些大師的樂章可以流傳下世,像莫札特蕭邦那些,你覺得久石讓的可以嗎?良伴想了想,說,「未必」。始終是現代創作,不知怎的,就是沒了以前的那種雋永感。

Monday, November 29, 2010

戀愛總是平靜地意外身亡。

假如你看過這齣話劇,也許你會對我以下的論調,有著共鳴。

「W劇社」的票價,嚴格來說,並不便宜。一來有著一班台柱,梁祖堯更是大頭目;二來,是他們明白市場需要,知道觀眾的口味,所以劇本向來受觀迎;三來,是他們經常會找來時下紅星客串做劇,可以吸納他們的fans來捧場,又能製造話題,確是一個賣點。故此,他們的票,長期穩守貴價位置,不是沒有理由的。

喜歡梁祖堯,並非明星效應(而且他也不算是明星吧?),只是他總明白,在某些重要關節位上,懂得抓緊觀眾的神經。一句看似不經意的話,某個小動作,就能輕輕攀附著你的靈魂,被你帶回家細味。

「W劇社」的賣點,從來不是扮高深,扮傳神,而是貼近了觀眾的心靈(或口味),從而創作出看似簡單的故事。

當然,也不能多看,假如一年看多過兩次梁祖堯,我個人的感覺是,會飽會滯。

+++++

今次再度重演,一早已去買了票,相當期待。

當中有兩段笑得我死去活來。其一是「清潔香港」那段,其二是騙徒如何行騙那段。清潔香港那段,他們學電視廣告,整群人在一邊清潔一邊跳舞,到後來整個客廳弄得更污煙障氣時,邵美君說:「哇點解清潔完,個地方仲污糟咗架!?」分明揶揄那個敗筆的廣告。

可能我真是一個全宇宙最無聊的人哦,一直在狂笑,連眼淚都笑得流下來。我旁邊那位,則一直維持著全銀河系最cool的樣子(明顯他沒有看過那個原創的電視廣告,否則應該也會覺得好好笑吧)。

+++++

印像深的,有幾句話:

梁祖堯心裡也喜歡eric,但因為以往經歷,讓他害怕遇上真愛後淪為失望,他一臉茫然地說:「明知無結果,又何必開始?」

亞bird一直問別人清不清自己想怎做?直至有天,她必得面對自己的難處時,她也問自己:「究竟我知唔知自己想點?」

eric向梁祖堯示愛,他在眾目睽睽下跟梁說,我鍾意你!梁反應冷淡,回他一句:「鍾意一個人,實在太容易。」

這幾句話,我們都耳熟能詳,天天在說也天天在聽,度劇的黃智龍就有能耐,把最貼近人心的話,在適當的時候用上。我很庸俗,喜歡看的,也就是這些。

Sunday, November 14, 2010

「白菊花.破地獄。變遷。

「LUNA!」
「What?」
「我亞嫲死咗呀!」
「……Oh………」

+++++

看了N次的「白菊花.破地獄」,但我依然在這個位,笑得極大聲。原來我由心底裡喜歡的東西,一直沒變。憑某些日常的微細處,我知道的。那些自身的本質,我愛上的事與物,一直沒變。

也許變的,只是周圍的環境與人心。

Friday, October 29, 2010

命運建築師之──遠大前程。

@整套話劇全長三小時,由七點半直至十點四十五分。幸好那是「文化中心」。

@現在的話劇收費,收得最貴票價的,該是林奕華吧?記憶所及,只有他敢收過四百。上次的華麗上班族,最貴的票價,是四百元。今次,漲價至HK$420。

@現場所見,好多台灣來的fans。大概是捧王耀慶/楊祐寧/李心潔的場。

@說回話劇。Ummmmmmm,在不扮高深的狀況下,只想草草記下看後的感想。整套話劇,我記得兩個細節。其一,是在開場時,醫生在獨白………意思大約是,如果你知道明年的今天,你將跌進黑暗,什麼也再看不見,那麼,你今天一定會把我看多幾眼。

@這句話,可以apply到任何一個悲傷局面:如果你知道明年此時,我倆已分開,那麼此時你一定會將我看進心裡;假若明年我們已人鬼殊途,那麼你現在會待我好一點吧;如果你知道後天你會很窮,連飯也沒得吃,那麼今餐你一定會吃飽一點………夠!

@其二,是那句「我不相信你不懂,只有在那個時候我才能親到你」。好多時,男與女的步伐不再一致,但卻未曾分開,原因不外乎幾個。其中好些人會因為害怕改變,而有一些人,是因為不想冒險。於是大家將剩餘的愛,一點一滴地消弭,去到最後,甚至會把曾是美好的回憶也拿出來,以作最後的補給。最終,什麼也沒留下。

@可以讓我帶走深思的,是關於「眼睛看不見」的論調。戲中提到莫迪利亞尼(Amedeo Modigliani)的名畫,「打黑領結的女人」。以此畫來隱喻幸福,因幸福不能觸摸,也不能確切地言傳,只能用心去感受。

@而導演林先生想帶出的主題,其實是「能夠接受自己的人,最是幸福」。

@(我發覺像我這種斤斤計較的觀眾,是好希望在完場時,可以從當晚的演出,帶走一點什麼。不是說場刊喎,而是一些思想層面上的東西。我是個有要求的觀眾,覺得被騙錢時,會奮不顧身地拿出小刀來割櫈。)

@劇中的晚禮服,由鄭兆良贊助,怪不得件件可以出大堂。

@沒太大期望,故此也不算失望,林奕華總有自己想說的話,想表達的道理,碰上張艾嘉,就能製造成一個宇宙無限,一個貼近現實的組合。總認為林生有太多東西想擠進劇裡,幸好張小姐的功力深厚,不紊不亂。

@小花絮:中場休息時,我問坐我旁邊那位,你懂吹口哨嗎?他說,不會。「吓?口哨都唔識吹?咁渣架!」。怎料話口未完,他已小聲兼輕挑地在我旁邊吹起來。我問,那麼你懂吹什麼呀?他又說,不會。不過轉頭他竟吹起魔笛Papageno那段起來(!)。我好想打人。

Monday, October 11, 2010

La Boheme。


還是第一次在香港看歌劇。應該說,我是第一次置身現場看/聽歌劇,若不是同行的人,我其實不知道,什麼時候才有這個機會與興緻。很多的時候,都是這樣的,有機會但沒有興緻,或有興緻,卻苦無機會。

票是兩、三個月前D San訂的,後來知道門票接近七百元一張的時候,就暗裡吃驚,好昂貴!當然,回頭想想,在香港看一場這種文娛節目,也絕不是便宜的活動。題外話是,去看一場「油脂」也要七百元一張票,票價令人咋舌。幸好我平時與流行音樂絕緣,甚少參與跟流行樂壇相關的活動,否則每個月花費肯定不菲。而且有些時候,某些文娛活動是被公關公司邀請去的,也可以省回一點錢。有次與朋友談起,大家都覺得那些文娛節目(音樂劇/話劇/舞台劇之類)並不是給普羅大眾看的,票愈來愈開天殺價,假若我只是個月薪八千的OL,每次也只挑平價票來看(坐在山上,或看後要做物理治療的位子),每個月看兩三場再加電影消費的話,也動輒要佔薪金的10%吧?

扯遠了。這套港譯的歌劇「波希米亞生活」,全場分為四段。讓我來告訴你歌劇與音樂劇的分別吧,就是,歌劇全是以唱的形式來表達的哦!但音樂劇會有歌唱及說話夾雜著(OK,我知道大家一定在螢幕前爆粗,因為這似乎是小學生都知道的常識吧!) 。歌劇以意大利文唱出,有中及英的字幕即時翻譯。假如只是聽的話,像我這種沒有感情的活死人,是斷斷聽不出歌者心情的。不過若看到字幕的話,知道他/她在唱什麼,就會投入不少。英文的翻譯寫得很好,未必很動人,但有意境。

四段的話,就有四個場景,但說實在,每個佈景都頗簡陋。之前看過幾張歌劇的影碟,全是D San借我的。嗯,我想,我還是喜歡那些充滿戲劇性的劇本,最好附設一點神話的那些。像「波希米亞生活」這種寫實的東西,我的反應總不會太大。人生已好悲涼,看波希米亞人生活(一段離離合合的愛情故事),也不覺得很波折重生。

不過無論如何,去現場看歌劇,是很好的體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