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時候,生活在北京。兒時很多的回憶都是輕輕的,只有幾件大事我記憶猶新。但說到吃,我卻記得很多事。
(圖片在網上找的) 就是這種棗樹呀! |
1)那時候住在四合院,院子裡長了許多棗樹,我記得每年的六、七月,院子裡的盛事就是「打棗」(國語)。大人拿着長棍子在倘大的院子裡,依着故有的路線圖,將棗樹上的棗子弄下來,我們小朋友就忙着用籮筐裝起來。忙了大半天後,一筐筐的紅棗被抬到院子中間,負責掌舵的人會用秤錘平均分配,每家每戶也有。那是我童年最快樂的回憶之一啊!(因為我總會邊拾邊吃啊好快樂啊!)
2)冰糖葫蘆。那時候吃的,與現在能在香港買的,賣相真的差天拱地。總之我小時候吃的冰糖葫蘆,是一顆弱小又酸的山楂,外層裹着單薄而不甜的冰糖。嚴格來說,就是直接在吃酸梅乾的感覺。
3)冰條。我喜歡吃山楂味的。很單調的冰條,用紙包着,但那時物資不豐厚,對我而言,那已很美味。
4)窩頭。這個真的不是人咁品。我知道現在很多仿京菜裡都有窩頭吃,但那是高級進化版的。我以前吃的,是人民水平應有的食物(??!)。很粗糙的一種糧食,黃色,三角形,中間是中空的,大概為了方便蒸熟吧?這種食物,現在走難都嫌粗,那時候卻是主餐。好像有段日子,週日才有白米吃的。(嗯感恩啊因為環境造就了我不挑食的個性)
5)餃子。北方人吃的餃子,都是自家出品。每戶都有獨門配方與口味,從和麵、拌餡、削菜、揪麵團、擀皮,以至包餃子,全都有自家的一套。我們吃餃子,是混合白米醋和蒜頭同吃的。對,將整顆整顆的蒜頭塞進口裡,那才地道,那才是北佬!
又,那時候很窮,上館子吃飯幾乎是奢侈的事,所以一直不知道北京最出名的一道菜,是烤鴨。我是後來回京探親,才第一次嚐到地道的北京填鴨。好吃!現在我也很喜歡吃這道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