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hen nothing else makes sense. -- by Pascal Campion |
與友閒聊,期間提到友與友之間的相處(又是老生常談)。
她說,人大了,往往會與友儕間的步伐起了差異,有人走得快點,有人願意慢點,有人隨意停步,甚至有人會倒退。在快與慢間,我們盡量去找到平衡點,來持續這段友誼,否則的話,「一是互相遷就,一是自然流失」。
嗯,自然流失。想到我有個朋友,算是識於微時,那時我倆幾乎天天見,一起去旅行,擁有共同嗜好,品味接近。大家看着對方失戀,彼此陪伴渡過艱難時刻。我們一起倒數踏進另一個年頭,我們互相慶生,我們渡過了無數個難忘時刻。曾經以為這是一生一世的友誼了。
然後呢,誰也無法解釋地,我倆在時間的洪流中,友情就慢慢淡了,疏遠了。沒有誤會,沒有口角,沒有任何爭執,就如此地漸行漸遠。OK如果真要解釋,那麼距離也是一個因素吧,那時我搬去了港島,而她則在天水圍置業。當然彼此的經歷與圈子也是一個催化劑,令我們的友誼風化,然後,就沒有然後了。
有遺憾嗎?當然有。這十多年間,偶爾也會想到她,想給她一個問候的短訊。但你知道呀,現代人,無事不登三寶殿的概念已植根入腦,好怕別人覺得我現在做了保險經紀呀。而且那種想法也只是一閃而逝,你沒有即時抓緊的話,就什麼都別說了。
所以我們常說,什麼都要及時,好些想法你無法及時抓住,也許就一世了(有那麼嚴重嗎大師?!)。
好的,還有下文的。再續。